摘要:狂犬病患者发病后存活率极低,仅有少数狂犬病发病人能在接受密集的密尔沃基疗法后生存,截至2016年,公认只有14人在出现症状后在狂犬病感染中幸存下来。狂犬病每年在全世界造成约59,000人死亡,其中约40%发生在15岁以下的儿童。...
最近的新闻:“8岁男孩被狗抓伤,患上狂犬病20天后死亡”,这个消息很悲痛,也给我们敲响警钟。这么高的死亡率我们该如何预防。 狗狗无罪,它们也只是得了病
狂犬病
(俗称 疯狗症
,拉丁语:rabies,意为“疯狂”)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,可于恒温动物身上造成严重脑炎。
一只正处于狂犬病末期的狗(麻痹阶段)
对于没有接受疫苗免疫的感染者,当神经症状出现后,结果几乎总是死亡,无论治疗与否或程度如何。
但对于有狂犬病暴露风险者,只要及时接种疫苗或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,一般都能诱发身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从而消灭狂犬病毒。
狂犬病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烧与伤口的刺痛感,稍后则可能会出现暴力行为、不可自制的兴奋感、恐水症、部分肢体瘫痪、意识混乱或丧失知觉。
狂犬病自染病到病发的时间为一至三个月,但长可长至一年,短可短到一周内,发病时间取决于病毒沿着周围神经进犯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距离。
狂犬病患者发病后存活率极低,仅有少数狂犬病发病人能在接受密集的密尔沃基疗法后生存,截至2016年,公认只有14人在出现症状后在狂犬病感染中幸存下来。
狂犬病每年在全世界造成约 59,000 人死亡,其中约40%发生在15 岁以下的儿童。
狂犬病通常由其他动物传染给人类,被染病动物或患病者抓伤或咬伤都可能感染,染病动物的唾液在与其他动物或人类的黏膜接触时也具有传染力。大多数的人类狂犬病案例都是 被染病犬只
咬伤(>99% )
狂犬病有多于95%发生在亚洲与非洲,死亡病例绝大多数(99%)由狗引起。除了南极洲外,狂犬病遍布世界其他六大洲中的150多个国家。
有三十亿人居住在仍有狂犬病的国家中。在欧洲与澳洲,狂犬病只能在蝙蝠身上见到,许多岛国则根本没有狂犬病。
动物管制与疫苗施打计划使得许多地区的犬只感染狂犬病风险下降。对于感染狂犬病高风险者,一般建议在暴露于危险前施打疫苗。。针对已经暴露狂犬病的患者,狂犬病疫苗与狂犬病抗体都能在症状出现前阻止疾病的继续恶化。
被动物咬伤后以清水、肥皂、优碘、或人体用清洁剂清洗伤处十五分钟或许可杀死病毒,并在某种程度上有效防止病毒传播
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侵染肌细胞或者皮肤细胞,并在其中度过潜伏期。
狂犬病病毒在周围神经组织里的平均移动速率是3mm/h,上行到中枢神经组织(脑-脊髓)后可在一天内繁殖扩散到整个中枢神经组织内。因此, 伤口离脑-脊髓越远,潜伏期就越长
,疫苗就越有可能及时生效从而有效预防狂犬病发作。
潜伏期
潜伏期通常为1-2月,但时间变化大,在记录中曾出现4天到数年不等,但目前WHO认可的狂犬病的潜伏期 不超过1年
。此时病毒在伤口处肌肉内繁殖,时间视其肌肉与中枢神经的距离,以及病毒的感染量、视伤口溃烂程度、免疫力等因素而定。潜伏期中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,也不具传染性。在此阶段的治疗最有效,可以透过注射疫苗来治疗。
初期(前驱期,持续2至10日
)
大多数患者出现非专一性的症状,包括全身不适、发烧、四肢无力、疲倦乏力、不安、恶心、 食欲不振等,对疼痛、声音、光线等等外界刺激敏感,咽喉出现紧缩感。
由于病毒在伤口附近大量繁殖而造成周围神经刺激,因而感到伤口附近有麻木、发痒、刺痛或虫类爬行的感觉。此阶段是病毒从周边神经转移至中枢神经的过渡期。
中期(痉挛期,约持续1至3日)
此时病毒在中枢神经内大量繁殖,造成破坏,原先各种症状转趋强烈、明显,且出现严重痉挛。
患者开始精神错乱而出现幻觉、谵妄、幻听等等症状,同时对于光、声音、水、风等外界刺激的反应变得更加激烈,其中对水的反应最剧烈。
因迷走神经核、舌咽神经核及舌下神经核受损,引起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,呼吸肌、吞咽肌痉挛而出现恐水、吞咽及呼吸困难等症状,并可能持续5分钟。
由于恐水是多数患者都会出现的症状,该表现为确认罹患狂犬病与否的重要症状之一,也因此狂犬病在其历史上也偶被称为恐水症(hydrophobia)。此“恐水”表现相当多元,举凡“喝水”、“流水声”、“看见水”可能导致咽喉肌严重痉挛。
末期(瘫痪期,持续6至18小时)
症状最终发展为谵妄和昏迷。随痉挛抽搐逐渐停止,病情进入末期。此时患者似乎逐渐趋于安静,少数病人病情出现短暂好转且恢复意识,能配合治疗、简单回答问话、或勉强饮水与进食。
疾病似有好转,但意识将很快再陷入模糊,各种瘫痪症状逐步出现,包括“颜面瘫痪”、“腹壁反射、提睾反射、膝跃反射”等生理反射消失的症状也会出现。此时病患迅速陷入昏迷,呼吸逐渐减弱、不规则,出现大量“痰音”。
脉搏逐步减弱、不规则,甚至无法测得。心跳减缓、心率混乱且血压逐步下降。皮肤失去血色转为湿冷并出现花纹且指端青灰。死亡通常发生在出现症状后的 2 到 10 天。一旦出现症状,即使在重症监护下,存活率也几乎是未知的
彻底清洗伤口
在接触后,立即用消毒剂充分清洗伤口,如双氧水、碘基消毒剂、0.1%新洁尔灭,或20%肥皂水,迫不得已的时候甚至只用清水洗涤也有意义,需要彻底冲洗和清洗伤口15分钟以上。
但是注意不要用嘴吸伤口,因为口腔中的微小破损可能拉近狂犬病毒与脑的距离。较深伤口冲洗时,用注射器伸入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洗,做到全面彻底,再用75%乙醇消毒,继之用浓碘酊涂擦。
局部伤口处理愈早愈好,即使延迟1、2天甚至3、4天也不应忽视局部处理,此时如果伤口已结痂,也应将结痂去掉后按上法处理
发病前的预防
接种疫苗的最佳时间是在被咬伤后24小时之内(越快越好),因为一般来说,狂犬病疫苗诱发淋巴B细胞产生抗体的速度快过狂犬病毒繁殖和破坏的速度,所以即使病毒已经入侵,于发作前接种仍然有效。
为了谨慎起见,一般医师会额外使用抗病毒血清浸润伤口周围或者注射,尽可能的减少体内狂犬病毒的数量,为免疫系统争取足够长的响应时间。
但是如果使用抗毒血清的话,有必要加大疫苗的用量,以避免抗毒血清降低疫苗的效果
所有II类和III类接触在经过评估认为具有狂犬病危险时,就需要采取接触后预防措施。具有狂犬病危险的情况有:
咬人哺乳动物为已知的狂犬病贮主或媒介种属;
接触发生在仍有狂犬病的地区;
动物看起来有病或表现反常;
伤口或粘膜受到动物唾液的污染;
发生无端咬人情况;
动物没有接种疫苗。
10日观察法
10日观察法的方法适用于非狂犬病疫区,但在接触后仍要立即开始预防措施。
如果伤人动物在10日观察期内保持健康,或经可靠的实验室使用恰当诊断技术证明该动物未患狂犬病, 则可以终止免疫接种。
10日观察法仅限于家养的犬、猫和雪貂,且伤人动物需有2次明确记载有效的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史;
10日观察法要考虑众多因素,如:接触地区的动物狂犬病流行病学、伤口类型、伤口严重程度、伤人动物的临床表现及其免疫接种状况、伤人动物进行隔离观察的可能性以及实验室诊断的可获及性等。
接触后预防处置应立即开始,如有可能,应对可疑动物进行识别,隔离观察(外观健康的犬或猫)或安乐死后进行实验室检测,在等待实验室结果或观察期内,应继续进行疫苗的接触后预防接种。